最近國內電影市場淡出鳥——都憋著為國慶做準備。
像《碟5》,《小黃人》,Sir已解讀了無數次了。
實在吐不出花了。
沒法,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海外——不遠的未來。
說一部相信99%的毒友都看過(聽過)——《死亡筆記》(Death Note)。
Sir當年也追過一陣。
《死亡筆記》由大場鶇原作、小畑健作畫,2003年12月開始在《少年Jump》漫畫周刊連載。
出版後就引發了軒然大波。
因為在《死亡筆記》之前,少年漫畫大多都是“正面陽光、積極向上”的代名詞。
主人公天賦異禀,一路披荊斬棘,最後拯救世界。
比如《龍珠》、《聖鬥士》:
男主角當然能有缺點,甚至可以是不良少年。
但他們的本質,必須是善良的。
就像《北斗神拳》,就算畫面血腥暴力,但健次郎一路除惡懲奸,作為救世主的形象,不曾污染過。
而2003年這部橫空出世的《死亡筆記》,第一次把濃郁的黑暗氣質帶入少年漫畫裡。
男主人公夜神月意外撿到一本“死亡筆記”——名字被寫進這本筆記本的人就會死。
他突然擁有了能奪走其他人生命的巨大權力。
剛開始,他用筆記本的力量殺死罪犯,希望建立一個沒有犯罪的“新世界”。
但越來越多人的死亡,引起了警方懷疑。
一位天才警探L,甚至猜到了月的殺人方式。
為了防止自己被抓,月開始使用筆記本殺害更多無辜的人,甚至包括自己的妹妹、愛人和L。
一步一步,“死亡筆記”把他帶向墮落的深淵。
作品一改少年漫畫中打鬥不斷的套路,整個風格黑暗懸疑,還兼具恐怖,推理元素。
人們也圍繞著“一個人究竟能不能把自己視作正義的化身,隨意裁決他人生死”等問題,展開激烈討論。
這讓《死亡筆記》風頭一時無兩。
根據騰訊動漫報導:
截止2007年10月,《死亡筆記》的漫畫發行量達到了2700萬冊,這對只有13卷的《死亡筆記》來說是相當驚人的。
這意味著《死亡筆記》的單捲髮行量超過了200萬本,暫列有據可查的日漫發行量卷均排行榜的第11位。
甚至高於《浪客劍心》和《全職獵人》。
可以說,正是《死亡筆記》的成功,讓黑暗基因開始加速融入日本主流漫畫。
為2013年爆發的《進擊的巨人》打響了前戰。
隨後這12年,《死亡筆記》陸續被改編成1部動漫TV,3部真人版電影,和1部真人版電視劇。
每次改編都能吸引大批圍觀。
IMDb公佈的史上電視劇Top250中,《死亡筆記》TV動畫版,排行第32。
2006年,《死亡筆記》、《死亡筆記:最後的名字》兩部電影上映。
前者票房28.5億日元。
後者更誇張,票房達到了驚人的52億日元。
兩部電影版都由同一班人馬主演,基本還原了漫畫的風格,黑暗冷峻。
尤其是對死神硫克的塑造,簡直跟漫畫一模一樣。
掃把頭,長牙暴眼,詭異的黑翅膀,充滿搖滾氣息。
兩部片還獲得第30屆日本電影學院獎和亞洲電影大獎等提名。
捧紅了飾演男配角的松山研一,讓他拿下第31屆報知映畫賞的最佳新人獎。
松山研一在片中飾演天才偵探L
漫畫改編的真人版電視劇也於今年在日本上映。
劇版開播前,版權就被賣到了127個國家和地區播放。
雖然該版本被粉絲瘋狂吐槽。
雅虎日本上評分只有2.27(滿分5分)。
日本還有網民在推特上說,自己看《死亡筆記》笑到肋骨骨折。
但該劇收視率依舊拿下夏季日劇榜亞軍。
除此之外,還有一部美國版的《死亡筆記》定檔在2018年。
已經確定了由拍過《你是下一個》、《不速之客》等驚悚片的亞當·溫加德執導,華納兄弟出品。
說白了,《死亡筆記》這個IP,就是只會下金蛋的雞。
所以,在9月15日,也就是劇版剛剛完結後的兩天。
官方網站又放料:新的真人電影續集正式啟動,將於2016年上映。
頁面上一顆詭異的蘋果轉動著——開啟倒計時。
還曝光了一支先導預告。
其中出現了“夜神月復活”、“L的後繼者”這樣的關鍵詞。
似乎預示著夜神月和L這兩大主角回歸,或是後繼有人。
此外,續集還將出現原作中的“6本死亡筆記本規則”。
以及從來沒有在之前的動畫、電影、電視劇中使用過的死亡規定。
這無疑會讓人物關係更加錯綜複雜,看來劇組野心不小。
新版的導演將由拍過《圖書館戰爭》、《殺戮都市》的佐藤信介擔任——兩位男主角人選未定。
其實說白了,漫畫中“死亡筆記”的設置就如同《指環王》中的至尊魔戒,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力。
當你擁有這種權力時,一開始可能只是想利用它懲惡揚善,維護正義。
月在死亡筆記裡,寫下並殺死的第一個人是“涉井丸拓男”,一個騷擾女性的街頭流氓。
第一次下筆寫名字時,他還是慎重其事,下了很大決心。
但當誘惑足夠大時,你就會開始越陷越深。
隨著殺死的人越來越多,月的下筆也越來越草率。
他漸漸覺得自己就是正義的化身,是救世主,要成為所有人的“神”。
原作中的月為了躲避追查,不惜利用和殺死自己的愛人、親妹妹。
甚至還喪心病狂想殺掉自己的父親。
不受限制的力量,不可能與道德共存。
這種黑化過程。
《指環王》差點被誘惑的弗羅多有過。
“蜘蛛俠”也有過——一手促成“毒液”的誕生。
事實上,它的立意頗高。
它想探討的是,何為正義?
為了一個正義的目的(集體利益),踐踏犧牲少數人的利益,這還是正義嗎?
程序的正義和事實的正義,哪一個更重要?
坦白說,Sir當年看《死亡筆記》的時候,會聯想到陳凱歌《刺秦》。
秦王滅六國,也是為了和平。
但就像陳凱歌所說的:
誰給了握有理想的人以特權?他可以任意殺戮,肆意掠奪和征服,權是誰給的?就因為你的理想崇高,手段就可以卑鄙?
《死亡筆記》想要表達的同樣如此。
作者一開始就決定了故事將以夜神月死亡告終,並將其稱之為“報應”,所以夜神月的行為無疑代表的是惡——@lushark。
而值得玩味的是,該漫畫在我國現實中重演了一遍劇情。
2005年1月,《遼沈晚報》報導了市面上流行售賣一本名為“死亡筆記”的筆記本,中學生們學習漫畫中,將“不喜歡的人的名字”寫入筆記本的新聞。
此後,這篇新聞被新華網轉載,引起強烈關注。
2007年5月,“掃黃打非”工作小組辦公室發出“關於迅即開展查繳《死亡筆記》等恐怖類印刷品專項行動的通知”。
《死亡筆記》中包含了神秘主義、死亡、報復等諸多感情因素,這些黑色感情將對孩子幼小心靈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,嚴重影響孩子的人格發育。
於是動漫版被官方禁播,電影版也同樣從各大視頻網站銷聲匿跡。
至此,封禁《死亡筆記》的勢頭越演越烈,最終“榮登”新聞聯播。
《死亡筆記》成為了唯一被新聞聯播大幅報導的日漫。
在這裡,Sir不是想討論《死亡筆記》該不該禁的問題,Sir想說的是,禁不禁,應該誰說了算?
且不說因為市面售賣“死亡筆記”的筆記本(Sir相信這些筆記本肯定是未經授權的),讓學生“變壞”,更應該打擊的是這種盜版行為。
一百個人看《死亡筆記》,有人模仿犯罪,有人看出正能量。
那所謂的荼毒青少年身心健康,誰說了算?
是不是有一種更好的方法解決——比如分級?
甚至,假如真的荼毒青少年身心健康,那審判過程,能不能相對透明——而不是像現在這樣,一切都在小黑屋裡做決定,觀眾只能接受,連對話的空間都沒有。
就像前幾天那部差點在威尼斯拿下金獅獎的紀錄片——各種說法紛飛不斷,但究竟觸犯了什麼,被寫進了“黑名單”。
我們都需要一個正確答案。